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 环保资料区,为环保公司提供相关资讯--环保设备、环保资料、环保公司、环保治理、污水处理、环保论坛、环保展会、环保书籍、环保人才、环保技术、环保新闻、环保设备行情分析、环保设备生产技术、环保设备销售、环保设备配套公司、环保大全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国际泵阀采购论坛-泵水泵油泵螺杆泵液下泵离心泵阀阀门采购阀门销售泵阀论坛泵技术论坛环保资料区 →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您是本帖的第 50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陕西水泵厂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泵阀元老
文章:2472
积分:2494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7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陕西水泵厂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陕西水泵厂

发贴心情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一、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叶轮安装在泵壳2内,并紧固在泵轴3上,泵轴由电机直接带动。泵壳中央有一液体吸入4与吸入管5连接。液体经底阀6和吸入管进入泵内。泵壳上的液体排出口8与排出管9连接。
    在泵启动前,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 水泵专用变频器  启动后,启动后,叶轮由轴带动高速转动,叶片间的液体也必须随着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并获得能量,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蜗形泵壳。在蜗壳中,液体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最后以较高的压力流入排出管道,送至需要场所。液体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时,在叶轮中心形成了一定的真空,由于贮槽液面上方的压力大于泵入口处的压力,液体便被连续压入叶轮中。可见,只要叶轮不断地转动,液体便会不断地被吸入和排出。

    2 气缚现象
    当泵壳内存有空气,因空气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得多而产生较小的离心力。从而,贮槽液面上方与泵吸入口处之压力差不足以将贮槽内液体压入泵内,即离心泵无自吸能力,使离心泵不能输送液体,此种现象称为“气缚现象”。
    为了使泵内充满液体,通常在吸入管底部安装一带滤网的底阀,该底阀为止逆阀,滤网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损坏叶轮或防碍泵的正常操作。

    二、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主要部件有叶轮、泵壳和轴封装置。

    1 叶轮
    叶轮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直接传给液体,以增加液体的静压能和动能(主要增加静压能)。
    叶轮一般有6~12片后弯叶片。
    叶轮有开式、半闭式和闭式三种,如图2-2所示。
    开式叶轮在叶片两侧无盖板,制造简单、清洗方便,水泵变频器适用于输送含有较大量悬浮物的物料,效率较低,输送的液体压力不高;半闭式叶轮在吸入口一侧无盖板,而在另一侧有盖板,适用于输送易沉淀或含有颗粒的物料,效率也较低;闭式叶轮在叶轮在叶片两侧有前后盖板,效率高,适用于输送不含杂质的清洁液体。一般的离心泵叶轮多为此类。
    叶轮有单吸和双吸两种吸液方式。

    2 泵壳
    作用是将叶轮封闭在一定的空间,以便由叶轮的作用吸入和压出液体。泵壳多做成蜗壳形,故又称蜗壳。由于流道截面积逐渐扩大,故从叶轮四周甩出的高速液体逐渐降低流速,使部分动能有效地转换为静压能。泵壳不仅汇集由叶轮甩出的液体,同时又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3 轴封装置
    作用是防止泵壳内液体沿轴漏出或外界空气漏入泵壳内。
    常用轴封装置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两种。
    填料一般用浸油或涂有石墨的石棉绳。 VLT7000变频器机械密封主要的是靠装在轴上的动环与固定在泵壳上的静环之间端面作相对运动而达到密封的目的。

        意中人和,海纳百川——上海龙亚,耐腐泵制造专家。www.pump-factory.cn
        0 2 I -2 5 9 5 5 5 3 8 ,2 9 0 1 5 9 5 9 ,I 3 5 2 4 1 I 7 9 3 4
        来自:水网中国 www.watering.cn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2/19 9:22:11

AFB,FB,单级单吸,悬臂式化工泵,耐腐蚀,化工泵请找上海龙亚耐腐蚀泵制造有限公司,销售热线:O21- 3351O117,3351O177,3351O187,l8964996577更多请参考: http://www.pump-factory.cn/product/AFB.htm


 1   1   1/1页      1    
泵阀贸易 泵阀交易 买水泵 卖水泵 买阀门 卖阀门 找水泵厂 水泵厂找代理商 找阀门厂 阀门厂招代理商 快上 国际泵阀贸易网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Pumps And Valves
Copyright ©2000 - 2008 Pvwww.Com
页面执行时间 0.3593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