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工业区污水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上海市工业区污水治理工作自2004年12月开展以来,得到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赢得了各区县政府、环保局、工业区管委会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响应与参与,两年多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加快污水厂建设,工业区污水出路全部落实。截至2007年6月,80个保留工业区均明确了末端污水处理厂,所涉的31个污水厂中已建成24个。与2004年工作初期相比,耐酸碱泵新增投产污水处理厂6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75万t/d。
二、积极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基上海形成管网全覆盖。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确保厂网配套。截至2007年6月,80个保留工业区内已建管网长度达到1579km,66个工业区已开发地块管网密度达到完善或基上海完善。与2004年工作初期相比,管网服务面积由285.8km2增加到446.2 km2,新增160km2,增幅达56%。
三、加快截污纳管步伐,工业企业污水纳管率显著提高。通过补贴政策、强化执法、宣传引导等方式鼓励和推动工业区内企业污水纳管,工业区做到管网到户,企业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确保污水纳入集中处理系统后达标排放。截至2007年6月,80个保留工业区6328家已建企业中纳管企业累计达4253家,污染源纳管率达67%,纳管处理污水总量累计达44.2万t/d,污水纳管处理率达到83%。与2004年工作初期相比,化工防腐泵新增纳管企业3025家,增幅为245%,新增纳管污水量约18万t/d,占企业污水总量的32%。
四、积极推进治理工作,近七成工业区完成治理任务。各区(县)、镇政府,工业区管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综合运用技术、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全面推进工业区污水治理工作。截至2007年6月,80个保留工业区中54个已基上海完成治理任务(污水纳管率达到80%),占工业区总数的68%,其中实现100%纳管的工业区31个,占工业区总数的39%。
五、工业、生活污染源治理双管齐下,河道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全面推进企业污水纳管的同时,采取建设外来员工集体公寓、工业区周边城镇生活污水纳管等措施将分散的生活污染源收集后集中处理,实现了工业区污水治理工作与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的有机结合,河道水环境质量显著提高。从金山、松江等区的工业区内河道水质监测情况来看,50%~60%的河道水质达到Ⅳ或Ⅴ类水,消除了发黑发臭现象,部分河道水质甚至达到了Ⅲ类水,鱼虾等水生生物重现,河道生态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孙晓红)
上海清水泵 上海污水泵 上海废水泵 上海排污泵